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是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读书笔记

 

教师休息室,一位女教授激动的说,“他,那个学生叫我叫师傅!太没礼貌了!我哪儿像师傅了。就算我是看管教室的,在学校里不也是该叫老师吗?”“嗯….,在大学里工作的不一定都得叫老师,比如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叫清洁工叫老师。通常称呼清洁工师傅是合适的。”一位不知趣的男性教授插了这么一句。“你看我像清洁工吗…….”两位看管教室的员工和其他的教师都低头不语。这位女教授我有印象,有一次也是在教师休息室,她发表富有诗意的讲演,说婆婆就像一片乌云,偶尔飘过她们家的上空,她原本晴空万里的家庭就会乌云密布。她是站着的,说话的时候举起双手,用她的宝马车钥匙在头顶模拟了一下云飘过的动作,当然她那略微肥胖的腰部也随着扭动了一下。

 

据说古代师傅专指太子的老师,是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史记》有云,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又云,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唐朝以后,师傅被用来尊称有技艺的人,足见技艺人当时社会地位,此法沿袭至今。大约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之间不再流行称呼同志,以师傅称谓替代,如工人师傅。90年代后,商业社会全面兴起,人们喜欢被称作“某总”“某工”“先生”“小姐”,后因“小姐”一词有其特殊含义以“美女”指代,虽显轻浮但合乎时代潮流。师傅一词开始变得比较微妙,虽然人们还是认为师傅是对他人的尊称,但是在很多场合可能被认为是侮辱。例如我的那位女同事被不认识她的学生称作师傅,倍感受辱。师傅(而不是师父)很多场所被用来指称社会底层,至少是指那些无足轻重的劳动者。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单位,都能听到这样的命令:去找几个师傅,把这个搬走。

 

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其地位在现代社会被提高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地位。中国劳动者中的工人甚至被升到统治者的地位。但好景不长,如今的劳动者是最失落的一个群体。师傅称谓的微妙变化就是这种失落的解释。说劳动者的地位曾经被抬高过,指的主要是“制作者”,而不是纯体力劳动者。制作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制作了我们这个物质的世界。汽车、电冰箱、电脑,没有制作者就没有现代社会的繁华。如果制作者仅仅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汽车、电脑等物质,还不足以称之伟大。其伟大之处在于,制作者将存在于理性世界的汽车,带到了表象的世界。“制作”的德语是herstellen,其中her指从某处来这里,stellen是放置的意思。在德国人看来,汽车制作者是将汽车从一个理性的(观念的)世界带到了我们这个表象世界的人。其地位可比上帝。前提是我们承认,在人发明汽车之前,汽车之内包含的称为汽车的观念(理性)已经存在了。例如圆形的轮子能滚动的道理,是永恒存在的,它所存在的那个世界就是理性的世界。

 

一方面,劳动者的失落是社会分配机制的问题,劳动者被不懂制作的老板们掠夺了。但如果劳动者对于社会的贡献果真比得上帝,不懂制作的老板们又怎能掠夺。究其因,劳动者中的制作者进一步分化成设计者和加工者。设计者是发现理性世界的人,加工者将观念变为物质。老板将二者组织起来。即便制作者分化为设计者和加工者,仍然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毕竟他们联手制作了我们物质世界。劳动者中有一类被称作脑力劳动者,又称科学家。在设计者独立后,科学家专指那些不以实用性为目的的,专司研究理性世界的人。这些人原本可以归入哲学家范畴,但因他们的成果,很多情况下可以被带入物质世界,因此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与哲学的关系更密切。科学家得以超过哲学家被当今社会捧到最高位置。只有一种情况下,制作者被瞧不起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制作行为里,并没有创意设计,而是剽窃他人,制作者就不是真正的制作者(hershtellen,从理性世界带入物质世界的人),而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加工者。如果,在复制他人的设计时,加工者不能达到设计者的要求,生产出来的就是劣质产品,加工者就是被鄙视的人。

 

制作者的伟大在于她们在某些方面了解理性世界,将理性世界投射到表象世界。制作者的沦落在于他们将制作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人生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看,中国制造,要想摆脱被嫌弃的境地,应当将制作当作一种信仰,而不仅仅是牟利工具。

 

 

 

 

话题:



0

推荐

朱时敏

朱时敏

73篇文章 244天前更新

法学博士,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