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这是为乔教授在回答学生关于生活方式时的话语,2014年在校园里广为流传,有女生甚至以此作为她的网络昵称。这位美男子就安静的坐在我的对面,干净整洁的白衬衣、一丝不苟的袖扣、领带、灰底黑条纹马甲,刻意修饰过的连腮胡。咖啡的旁边摆放着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

为什么是安静的美男子?安静是一种状态你也可以说是一种背景,比如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就是一种安静。当然如果你是佛印我也可以一屁过江来。

为什么是美男子。美首先是一种精致,从你的服饰,你的生活用品,到你的工作。至少你要追求精致;其次美是一种境界,一种孤独的个体在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自由的哲学存在。

为什么美必须是自由的。所有自由的生活方式必须关注美,即你主要关注的不是必需的也不是单纯有用的东西。这就是美。它不包括为生存目的劳动生活方式,也不包括自由手艺人为生计目的的制作生活以及商人为成功目的的敛财生活。 挺耳熟的谁说的。亚里士多德。

按照这个标准,恐怕现代人很少有人再称得上是美男子了。而且似乎也与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格格不入,我记得我小时候,如果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就被父母责怪看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直到现在当我们看到一个新鲜玩意儿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问,这东西有啥用呢。甚至我们搞科研,搞课题,都有一个标准就是实用性。我以为,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如果将与有用相关的人类活动都归结为与自由相悖,那么是不是说,人的本性并不崇尚自由,而是与生俱来就有奴性的基因。

不是这样的,至少上面的对话得不出这一结论。我们去制作一些有用的东西,其本意是解脱劳动对我们的束缚。比如我们制作洗衣机是为了摆脱洗衣服这种劳动对我们的束缚;我们制作洗碗机就是为了摆脱洗碗对我们的束缚;我们制造汽车是为了摆脱长途行走对我们的束缚。因此,我们去从事一些以实用为目的的活动并不代表着我们追求被奴役。

上面的内容似乎自相矛盾。

是的,看上去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为了追求自由,而劳动,制作,但劳动和制作本身却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很多人年收入几十万,但是他们每天6点起床去上班,晚上回家已经是9点多,洗洗就睡了,实际上已经类似于奴隶的生活状态。因此在中国我们有房奴一说。这里有两种变化。我们经常笑话德国人,他们最初就为了吃一顿饭,中国人一锅一勺,一双筷子,就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且味道不一样。德国人,制造烤箱,洗碗机,榨汁机,甚至还有剥蒜器,以及各种刀叉。他们制作出来的食物味道几乎千篇一律。事后,你还得清洗,养护这些为吃饭而添置的设备。这是一种典型的为追求自由反被奴役的例子。其实并非如此,你会在互联网上看到,现在很多中国的主妇也在嗮自己厨房里的德国厨具,因为她们觉得这些厨具已经超越了实用,其本身就是一种美。

也就是说,当你的劳动和制作只是满足于实用的时候(你不得不去做),你是被奴役,而如果你的劳动和制作是在追求卓越,它本身就是一种美,你是自由的。那些生产和制作一些仅仅满足实用器具的工人、工程师以及商人是被奴役的.

上面的结论看上去合乎我们谈话的逻辑。其实这里隐含着另外一种变态(非常态)。当今社会,至少大部分人在生存必需层面已经摆脱了劳动的束缚,也就是说,你只需花很少时间去劳动就足以解决你的生存必需问题。我们仍然在以实用为目的而拼命的劳作和经营,是在追求以财富为衡量标准的成功。成功已经不是侧重于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追求,而是侧重于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追求。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胜利相似,只有在竞争中才有意义。当今很多中国人已经可以享受一种小康的生活状态,本可小富即安,但他们仍然在奋斗,就是要成为社会成功人士。中国人热衷于成功,与中国近代史被外族侮辱有关。一个民族或者国家要一洗耻辱,无论他是否意图报复,他都得先超过人家,取得胜利,也就是成功。国家和民族要成功,这个社会中就必须充满成功的空气。只要你还在这里呼吸就就摆脱不了成功对你的奴役。

对成功的追求不是可以促进整个人类的进步吗,如何能与奴性相关?我不认为你这里的进步使用得很准确,我们是在改变,但不一定在进步。进步意味着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很多进步不一定是好的。成功虽能促进人类进步,但竞争中不可避免生产内耗,且成功是不以善或美为标准的。追求卓越同样能促进人类得进步,不会因竞争而产生内耗,且它包含有善与美的标准。

话题:



0

推荐

朱时敏

朱时敏

7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法学博士,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