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你问在德国的留学生,留学德国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你从多数人那里得到的回答可能都是,当你在国内等待德国大学的邀请函和大使馆签证的时候是你留学生活最精彩的时候。自从你踏入德国这块土地,伴随着你的将是面包、德语和安静的人们。那些曾经让你向往的巴洛克建筑和街道上拉手风琴的艺术家会让你熟视无睹。

我刚来汉堡的时候正是12月初,圣诞节之前,如果我用地狱来形容我那段时间的生活可能有点夸张,但是那些日子我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即便这是我第二次来德国留学。我无意用这样的词语来贬损德国和这里的人们,这种感受主要来自我自身。那段日子,我每天早上7点钟醒来,等我完成了洗漱吃早饭等一些列准备,经过差不多10分钟步行路程来到Bergdorf火车站的时候,已经是上午8点。这时天还很黑,借着火车站的路灯你能看到在几乎持续了整个冬天的斜风冷雨中,忙碌上班的人们脸上那种披星戴月的辛酸表情,已经变得麻木。

等我赶到汉堡大学的图书馆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点,天还是黑的。我后来才意识到这时其实已经是白天,由于持续的阴雨你很难觉察到天亮。有时候你坐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会感到窗外的亮度增加,这时你可以让你的思想抛锚一下,在稍微轻松的心情中回忆一下国内,冬天,暖暖的太阳底下的奔跑嬉闹的人们。思念家乡的感觉会让你,将在国内时对那片土地的不满和抱怨都当作幸福来体验。如果你两点钟吃完中饭,还想去大学生咖啡馆里喝一杯咖啡的话,你会发现黑夜夹杂着冷雨已经开始慢慢吞噬你刚刚好起来的心情。你不得不躲到图书馆明亮的灯光下逃避黑暗。我后来听说,在德国,从12月份到2月份之间,很多人都会得抑郁症。这让我觉得稍稍有一些宽心,至少证明那段时间我的抑郁症状不是因为对德语环境的反应。 在德国你很难找到机会练习德语。当地人只要发现你操着蹩脚的德语问着问那的时候,他们马上用英语跟你解释,如果你坚持用德语和他对话,那结果就是你说着磕磕绊绊的德语,他说着半生不熟的英文,明摆着大家都在练习外语。

有一天晚上我回宿舍很晚,坐小火车到Bergdorf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2点了,外面下着大雪,我实在没有勇气步行回宿舍,尽管这是我一天仅有的两次锻炼机会之一,我选择了乘坐巴士。等我发现坐过站的时候,汽车已经驶出离我居住的地方很远了。我用德语告诉我身边的德国人,我迷路了,雪地里不知道怎么回家。他用德国人惯有的表情和语速嘟囔了几句,我没能准确的理解,如果是平时我会假装已经理解,但是这次不行。我尝试着用英语和他交流,我意外的发现,一直坐在我身边的这位三十多岁的德国男人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热情中夹带着些微的羞涩和不自信。他跟我说很高兴能碰见我,这使他有机会说英语,他还说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他很少有机会说英语,但是他有亲戚在伦敦,巴拉巴拉。原来不是我坐过站了,那天修路,巴士改道,他也坐错了车。从那以后我发现,如果你要和德国人平等的讨论,你可以选择用英语而不必刻意使用德语。

如果说有些中国人尤其是女生,在国内的时候还喜欢去西餐厅,自称自己适合吃面包和牛排,那么刚到德国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抱怨这个只会吃面包的国度。德国人喜欢机械,他们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是机械做出来的。好端端的蔬菜会被德国人用机器先搅成菜泥,然后加热。放在食品台上的蔬菜泥表面被风化变硬后,你很难从外表上判断这是食物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大学食堂里你经常能碰见一些附近的居民和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在这里吃饭。在残食台的尽头总会有一些看上去不像乞丐的人在捡别人吃过的剩饭。

汉堡是一个国际化很高的城市,因此一个中国人在食堂里吃饭从来不会招致好奇的目光,但你仍然有机会被一些好事的年长德国人关注。这些人多半由于金钱或者时间上的缘故,并不了解德国之外的世界。他们几乎千篇一律的问你同样的问题:你是从西藏来的吗?注意,我一直怀疑这个问题是个陷阱,因为你会不小心回答说:我是从中国来的。这样你就把西藏排除在中国之外了。通常情况下,我会选择摇头。这些人是不会嫌弃你的德语水平的,他们近乎自说自话的,全然不顾你是否能明白的,继续问下去:那你是从台湾来的吗?我继续摇头。接下来他们会把中国所有他们从电视新闻上看到的地名逐个问一遍,包括澳门,香港,新疆。他们不会问你是不是从北京或者是上海来的,因为这两座城市在他们看来不是应然状态的中国。有经验丰富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只要有人问起你是从哪里来的,你不要等他猜,直接告诉他你是从北京或者是上海来的。这样对方多半会失去谈话的兴趣,当然你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练习德语的机会。

有一次,我又被人问起上面的话题,我准备利用这次机会练习一下德语,告诉他我是从西安来的。本以为西安这个在外国旅游者看来必去的国际化旅游城市他应该知道,结果我搜肠刮肚的跟他解释古城墙和兵马俑,对方全然不知。最后我无奈了,对他说,你知道雅典和罗马吗?西安对于亚洲就如同欧洲的雅典和罗马。他半信半疑的看着我。我不知道他是在怀疑我的观点还是在反思自己的无知。 汉堡大学法学院离我们熟悉的,代表汉堡大学形象的,类似宫殿样建筑的主楼不远。说是法学院,其实这座5层高由新旧两栋楼组成的建筑群,是一个大的法学专业的图书馆。只有地下室和第一层配有阶梯教室和讨论课教室,其他的地方全都是法学类的图书。每个图书室一半的空间用来摆放图书另一半是读者看书的桌椅。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是法学院其他如教育心理学院、人文学院、经济与社会学院都是这样。这就是德国的大学,只有教授、学生和图书馆。没有象国内脸拉得比马还长的,庞大而臃肿的行政系统。

在德国,这样的公立图书馆,即使隶属于大学也是对全人类开放的,你不用持任何证件就可以进入图书馆,找一个位置坐下来静静的看书。进入图书馆后,你首先是为这里如烟波浩渺且对几乎每个法学领域分类细致入微的图书而激动不已,要不了多久你就会为自己蜗牛一样的德语阅读速度而痛苦不堪。更为让人气馁的是当你用翻译的态度逐词逐句读懂了一章内容后,发现其中的观点与你在国内看到的大同小异,并不是你想象中的,你终于触及到了正宗的德国法学的原教旨。然而你不得不继续象蜗牛一样的向前爬行,否则你永远也不能通过用德语查阅文献的语言瓶颈。

在德国你很少能看到在地上玩耍、奔跑、嬉闹的孩子。德国的小孩都叼着安慰奶嘴,安静的躺在年轻妈妈们推着的婴儿车里。有一次我看到的场景应该是最闹的:一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双人婴儿车从我身边走过。车里叼着奶嘴躺着的孩子大概2岁,另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大概4岁的样子,手扶着婴儿车的护栏,脚站在车边的踏板上,可能是在模仿铁路巡道工,而在我看来更像铁道游击队。如果是在国内,你一定会听见孩子欢快的叫喊声,但是那位4岁的德国小朋友居然一如既往的叼着安慰奶嘴,安静的,表情严肃的看着婴儿车的前方。

我一有机会就会在德国人面前抱怨他们太过安静。他们起初会很诧异的看着我:你怎么会抱怨安静呢?当我悉数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和美国人的热情奔放的时候他们总会说这是德国的气候导致的。而我更相信是Made in Germany 的安慰奶嘴使然。因此,即便是这些德国小朋友们长大了,你也很少见到德国的大学生在校园里高谈阔论。有一次我经过经济与社会学院图书馆门前的时候,听到一帮大学生在喧哗,其中一个男生的精彩演讲不断引发围观女生动人的笑声。这让我十分诧异,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美国学生观光团。但是与国内不同的是,在课堂上,德国的大学生会经常通过举手的方式打断教授的宣讲,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德国人在讨论法学专业的时候,其语速之快,一口气吐词之多,我每每担心他们会闭过气去。 现在正值三月中旬,德国的春天终于来了。早上6点多天就亮了一直到晚上7点的样子天才全黑。以我在Hannover的经验,夏天的时候,我们可能又要体会德国没有黑夜的日子了。但不管怎么说,阳光充足的日子总会让人心情愉快。周末笑滔搬家,大家可以借机聚一下,酣畅淋漓的享受一次中国大餐。不管这篇文章会怎样改变你对留学生活的看法,我还是想对你说, Willkommen in Hamburg, es gibt Fischmarkt und Bibliothek. 欢迎来汉堡,这里有鱼市和图书馆。 _________________ 朱时敏,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汉堡大学法学院图书馆

话题:



0

推荐

朱时敏

朱时敏

73篇文章 244天前更新

法学博士,教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