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活在当下,很时髦,被认为有哲学思想。典型的案例是一懒汉饿极了,到寺庙讨吃,和尚说,把地扫了就给你吃的。懒汉说,先吃完饭再美美睡一觉,明天把整个寺庙都扫了。和尚说,我们这里没有明天只有当下,现在就扫,扫完就吃。结果懒汉只好扫地。随后懒汉有吃的了,重要的是懒汉从此明白了一个哲学道理,人应该活在当下。另一个案例是,有人丢了100块钱,为之懊恼不已。经济学家把懊恼作为损失折算为另外的100元,这样那人便失去了200元。如果他继续活在过去,损失会以此种方式继续下去。

 

活在当下,还可以化解另一个古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全部的焦虑都是为了未来没有发生的不幸而虑。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不幸都不会发生。那些整天远虑的人,他们真正的不幸是浪费了宝贵的当下去焦虑未来多半不会发生的事情。其结果是,当他思虑的未来某一天到来的时候,他假想的不幸并未发生,但是他在那天仍处于不幸之中,因为他还要为此后的未来而焦虑。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哲学,把握好现在你就把握了未来。

 

你可能会责怪我偷换概念,远虑的虑不是指焦虑,而是谋思的意思。我当然知道虑是谋思,但是谋思必面向未来,未来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焦虑。因此谋思和焦虑是“虑”的固有含义,同时存在。那些谋思未来而不焦虑的人,实际上非真正谋虑,他必是只谋不求,说服自己不关注未来的结果。这一说法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既然不在乎未来的结果,为何要谋思它呢。但是人类可以在心理上用假装不在乎结果骗过自己,从而避免焦虑。

 

活在当下也是骗人的,只有傻瓜和猫咪才会真的活在当下。据说如果你们家的猫2分钟前打碎了花瓶,你把它带到花瓶前教育它是徒劳。猫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主人让我看这个破花瓶呢?它不会思考2分钟前打碎花瓶的事情,因为它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人是没有意志的,或者说他不需要意志。意志,I will,注定是面向未来的。只有当人面向未来的时候才需要意志,I will

 

你偶尔也会真的活在当下。你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干完了阶段性工作,放松下来。获得片刻的满足后,无聊便成为你当下的主要心理体验。暑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度专注于当下的工作,而不去考虑未来的成果以及创造,因为工作的单调也会招致无聊。“聊”字中文含义有耳鸣、依赖、聊天,因此人们逃避无聊的方式通常就是去找乐子,与他人闲聊。酒吧、茶馆、咖啡厅就是为活在当下人的创设的。也可以说是为无聊的人开办的。

 

有聊是对无聊的逃避,同样是对自我的逃离。因为有聊只有依赖他人才能打发当下的时光。自我强大的人通常不会寻求对他人的依靠打发无聊时光。她会选择独自沉思。然而思并非面对当下,而是面对过去。人类的所有思考活动都是以已经发生的事物为内容的。我们有时候会把对未来的谋虑当做思考,这是一种误解,谋虑和思考的共性在于都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当我们选择沉思打发当下时光,我们已经离开了当下进入到过去。

 

对过去的沉思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普鲁斯特认为人类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在对过去的沉思中建立起来的。36岁的普鲁斯特开始创作《追忆似水年华》,历时17年。他认为自己之前的生活并非真正的属人的生活,之后当他回忆过去的时候他的人生才正式开始。过去只能被沉思而不能被再现和现实把握,因此面对过去的主要心理体验就是忧郁。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向过去我们可以捡起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块沙石来构建自己的人格。因此真正的人格是在面向过去的沉思中建立起来的。

 

过去、当下与未来构成了人类的时间轴,忧郁、无聊和焦虑则构成人类存在基本心理状态。三者之间却可以相互化解。面向未来可以化解忧郁,面向过去可以化解焦虑,沉思和谋虑可以化解当下的无聊。有人认为可将化解一词换成治愈。忧郁、无聊与焦虑是人类正常状态,非病态无需治愈。不是所有让人不舒服的感觉都是疾病,如饥饿你会觉得不舒服,但没有人会认为饥饿是疾病。勤于沉思的人如作家、哲学家多为忧郁型人格,渴望成功的人如商人、职场精英多为焦虑型人格,那些衣食无忧,常年游历世界而不喜思考的人,多为无聊型人格。

 

注:本文是汉娜.阿伦特《精神生活.意志》一书的读书笔记。

 

 

 

 

 

话题:



0

推荐

朱时敏

朱时敏

73篇文章 244天前更新

法学博士,教师。

文章